您好,欢迎访问本站!

 
    今天是:

教学工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教学工作 -> 正文

经济学院“小鸟”师生研讨会重温经典文献之二——暨Krugman(1979,1980)经典论文研讨会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20-12-03  来源:经济学院    作者:  点击量:

11月24日和12月1日下午15:30-17:30,经济学院“小鸟”师生第八、九次研讨会在1教105室顺利进行。本次研讨会由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李晓庆老师带领同学们研讨论文Krugman(1979),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Krugman(1980),Scale Economic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贸易模式)。经济学院二十多位研究生参与学习和讨论。

研讨会首先回顾了国际贸易理论的三大基本问题:贸易的基础,即为什么会发生贸易;贸易的模式/方向,即出口什么产品和进口什么产品;贸易的收益,即贸易的福利效应。关于这三大基本问题,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Krugman(1979,1980)是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献均承接了Dixit and Stiglitz(1977)模型中提及的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和差异产品前提下提出来的。Krugman(1979)首次利用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了要素禀赋和技术相同的两个国家从事产业内贸易依旧获益。在规模经济生产技术下,对外贸易开展后,本国消费者可以消费的产品种类会增加、价格会下降;生产者总数虽下降,但单个生产者规模会变大;同时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整体而言,基于规模经济进行产业内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提升一国的整体福利水平。

1参加研讨会的师生

Krugman(1980)在前一篇论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性分析。重点讨论了国家之间的贸易方向问题,尤其是运输成本效应和本地市场效应: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大的国内市场意味着更高的相对工资;更大的国内市场意味着该国将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差异化产品。最后,李老师就模型的结论与事实进行对比,使得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论文理论的深刻内涵,也激发了大家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浓厚兴趣。

下期“小鸟”师生研讨会,将讨论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引力模型等内容,欢迎感兴趣的同学们参与。

撰稿:周淑怡

摄影:蒋丽杰


分享: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富河大街321号    邮编:101149
电话、传真:010-89534211     京ICP备11026255号-3

师德师风监督投诉
电话:89534208
邮箱:bwujjx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