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4月10日,北京物资学院金融专硕师生70余人先后赴中储股份天津分公司与德龙钢铁集团开展实践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拓宽研究生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赋能金融人才培养与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专硕学位点负责人战雪丽、课程组骨干教师刘荔等教师一同前往,课程负责人单磊老师带队。
在中储陆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党委书记王超对北京物资学院师生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孟小东结合金融专业特色,重点讲解了天津分公司的期货交割业务模式、仓储管理体系、风险防控机制以及在仓储物流领域的创新举措。

中储陆通身为多个期货交易所的指定交割仓库,战略意义非凡,在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搭建起一座稳固而关键的桥梁。

座谈结束后,师生实地走访陆路港园区、新港作业区及期货交割仓库,近距离观察大宗商品仓储管理全流程,就期货交割标准、库存动态监控等教学实践问题与企业专家深入探讨。
师生们参观了铅锭、铝锭仓储库与纸浆仓储库,看到这些大宗商品在规范的作业流程下有序出入库;移步橡胶交割库,又被一袋袋整齐摆放的天然橡胶所震撼。
中储陆通在大宗商品仓储与金融服务结合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同学们带来诸多启发,使同学们对金融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高蕊同学表示:“期货市场能规避价格风险,现货交易则确保实物交割与实际供需对接。中储陆通依托自身仓储物流优势,在期现结合模式下,实现了资源高效配置,这让我明白了期现结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后,师生一行人参观了天津港的港口,天津港港口则展现了现代化物流枢纽的强大实力。站在港口,巨型货轮与高耸的起重机映入眼帘,一派繁忙景象。同学们了解到天津港作为重要的综合性港口,在货物吞吐量、航线覆盖等方面成绩斐然。通过这些实地观察,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期货交割在大宗商品流通中的实际运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碰撞,师生对期货市场的实物交割环节及物流金融的协同价值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当日下午,一德期货部分领导、金融专硕师生共同走进德龙钢铁集团,开启“体验绿色智造、感受钢铁魅力”开放日研学之旅。在德材科技集团冷轧薄板厂区,5G+智慧集控中心的数字化大屏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无人化操作的轧机精准运转,镀锌分厂的智能化流水线高效作业……师生们沿着“原料-轧制-镀层-成品”的工艺流程,沉浸式观摩钢铁制造的科技化与绿色化转型。集团讲解员结合行业趋势,生动阐释了德龙钢铁通过技术革新实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以及期货工具在钢材价格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场景。结合金融专业知识,就钢铁企业的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等问题与企业人员展开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关系的理解。
踏入企业内部,仿若置身于一部鲜活的钢铁工业史书之中。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大型机械设备有序运转,自动化操作令人惊叹,师生们亲眼目睹钢材如何一步步变成各种钢材产品,深刻感受到科技为工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
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德龙钢铁集团智能、环保的现代化钢铁生产基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对钢铁行业有新的认识。
此次考察调研活动,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金融专业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考察,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还明确了未来学习与职业的方向。杜书玉同学说道:“通过这次考察调研,我明白了金融不是冷冰的数字和趋势线,它应该成为托举实体经济的温暖的大手。这不是争做华尔街之狼的时代,要做风浪里的压舱石,战场上的黄风驹。”
此次双企联动的实践研学,是北京物资学院金融专硕深化“思政+专业+行业”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校企对话平台,既拓宽了师生对期货物流、钢铁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认知边界,加深了“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解和认识,也为后续校企联合攻关行业课题、定向输送实践型人才奠定基础。参与师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聚焦产业前沿,锤炼专业本领,为服务实体经济贡献金融智慧。
未来,北京物资学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多维合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培育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注入强劲动能。
文稿:汪书画、樊新月
摄影:樊新月
初审:单磊、刘荔
复审:李晓庆
终审: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