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日上午11时,王旭东校长来到经济学院,就《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与考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经济学院副院长孟尚雄副教授以及《西方经济学》课程组的部分任课教师参加了座谈。
《西方经济学》是面向全校开设的一门课程,王旭东校长首先肯定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组教师在课程教学、考试方式改革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就进一步加强课堂综合模式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与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会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首先,王旭东校长详细了解了《西方经济学》课程在全校各专业的开设情况,尤其对于除经济学院以外各专业开设的学期学分是否合适等广泛征求了大家的意见。部分教师认为,由于《西方经济学》需要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考虑到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建议将《西方经济学》的开设时间适当向后推迟。座谈会的第二个方面围绕《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考试方式展开。《西方经济学》课程组从2009年开始实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考教分离的考核方式,即由校外教师命题,任课教师流水阅卷。考教分离实行近6年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试题难度偏大、部分试题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考试成绩。王旭东校长指出,考试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对于非经济学院各专业可以适当压缩教学内容,降低课程难度,适当缩小考教分离的范围。对于部分准备考研深造的同学,可以通过开设《考研辅导讲座》来进行强化。最后,王旭东校长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指出,按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的教学要从知识的习得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转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重视辅导答疑环节,作业要认真批改,平时成绩要有原始记录,拉开差距,留下痕迹,加强过程性评价。讨论课的效果也要提高,加强教师对讨论课的驾驭能力和控制能力,通过教师的点评环节提高讨论课的教学效果。
此外,王旭东校长还对其他院系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开设情况广泛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对于考试环节,他建议对近两年的考试成绩进行总结,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优化考试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内容将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组后续的研讨活动中进一步讨论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