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

 
    今天是:

经院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院新闻 -> 经院新闻 -> 正文

经济学院2011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2-01-25  来源:经济学院    作者:  点击量:

经济学院2011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经济学院紧密围绕教学科研中心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加强和深化学科专业建设,以“质量工程”为契机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的现实路径,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就业工作为导向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和提高就业质量,以团队合作和能力提高为目标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先争优,取得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2011年底,完成了《经济学院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明确了经济学院“十二五”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总体发展目标是出人才、出成果、上水平;主要任务包括学科工作、教学工作、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主要学科建设、教学建设、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保障措施

一、学科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产业经济学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顺利通过中期检查,检查结果为良好。根据201117日发布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本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期检查结果的通知(京教函[2011]4号)》,北京市学位办组织专家组于201011月至12月对406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目的是查看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检查,共有98个学科确定为优秀,300个学科确定为良好,8个学科确定为合格。经济学院承担建设的产业经济学北京市重点学科确定为良好。专家组认为,北京物资学院产业经济学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项目经过三年的建设,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条件平台、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国家及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2以学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特色,明确研究方向。20119月,参与了研究生部组织的“流通系统工程与管理”博士点项目的申报工作,并组织申报了物流金融方向。201111月,组织了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和统计学等5个目录内二级学科的论证工作,召开了学科论证研讨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对5个二级学科的论证方案进行了审阅,进一步明确和突出了学科方向和学科特色。

3论文和著作数量稳步增加,三大检索论文数量增加,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取得突破。2011年,共发表论文148篇(截止20111219日),比2010年增加40篇,增幅达到27%。其中,B级论文28篇(含B7篇),占论文总数的18.9%C级以上(含C级)论文24篇,占论文总数的16.2%,其中,外文会议论文(C级会议论文集)7篇;三大检索论文10篇,其中,EI检索论文8篇,SCI检索论文2篇。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实现了突破。2011年共出版著作21部,其中学术专著3部,编著9部,教材9部。

4省部级课题立项和引进经费取得重大进展,市局级奖项增加。2011年共申请并获得批准科研项目17项,其中,省部级项目6项;市局级项目5项;横向项目2项;科技创新平台项目2项。项目总经费达到36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经费255.5万元,纵向课题经费94.5万元,横向课题经费7万元。2011年共获得市局级以上奖励10项。

5成功举办第五届期货论坛,积极推进学术交流。20111022,成功举办“第五届期货论坛暨证券期货专业建设研讨会”。论坛邀请了证券期货界专家学者以及校友汇聚一堂,就共同关心的商品与金融期货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与会嘉宾围绕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发展中国期货市场研究以及加强期货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了讨论。继续举办经济沙龙系列活动之学术会议交流会。推进学术交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加国际会议16人次,参加国内会议20人次。

 

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成果初现

1.积极组织教学质量提高提高专项经费项目和教改项目的申报。2011年教学质量提高专项经费项目合计31项,涵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研究、实践教学建设、学科竞赛与大学生科研与创新计划、名师讲学与培育、教学管理创新项目以及教材建设九大类别。经济学院专门成立了教学质量提高专项经费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经济学院关于2011年教学质量提高专项经费项目管理办法”。依据管理办法,对承担的2011年教学质量提高专项经费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以保质保量地完成2011年教学质量提高专项经费项目。积极组织申报2012年校级教改项目,进一步推动和深化经济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开展课程梳理工作。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历时半年的时间组织四个系对经济学院为本院系和全校开设的课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为下一步教学培养方案的修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继续扩大教考分离的范围,完善毕业论文匿名评审

制度。从本学期开始,经济学院在原有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实行教考分离的基础上,将国际贸易也纳入教考分离的范围。以后将逐年扩大教考分离的范围,最终实现精品课程全部实行教考分离的目标。继续实行毕业论文提前布置,并对未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初稿的学生的论文实行匿名评审。

4.大力开展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通过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和创业实践。共计批准43项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总计将近200名学生参与;9月进行了项目中期答辩,总计37个项目通过中期答辩;12月初举行了项目终期答辩,30个项目通过终期答辩。11月,经济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开展了2012年度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首次实现了择优立项。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深化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实习基地建设的相关内容,深入探索定制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内容,继续完善校企联合授课模式,丰富实践性课程的内容,引入行业后备人才培养项目等,进一步发挥校友资源的优势,拓展其他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周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包括到合作单位的实习实践活动、开设实验课程、名家讲座以及社会调研活动。通过开展灵活丰富的实践周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日趋凸显

1“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引导和专业分流工作顺利进行。2011年度,经济学院对2009级学生中进行了专业分流工作,这是试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后的首次专业分流工作。经济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参与其中并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包括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与核对、综合素质的评定与成绩换算、专业意向的调查与引导、专业分流的宣传动员以及组织实施。通过细致深入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专业分流工作,2009269名学生顺利完成专业划分,无一人提出异议。

2夯实“大一”工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通过“致2010级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形成与家长互动、共同管理的格局。(2)组织开展晚自习读书报告活动。制定《经济学院2011级新生晚自习制度》,聘请两位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专职协助辅导员开展在晚自习组织读书报告活动,将“认真读书,扎实写作,善于表达”的人才培养理念切实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2011年编辑和刊印了《经济学刊·2010新生读书报告专刊》。(3)开展专业英语演讲比赛。春季学期在大一学生中组织开展了以时政热点特别是财经热点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活动,在全校范围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活动的长期开展奠定了基础。

3提升质量,着力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业质量显著提升。进一步明晰和调整就业工作思路,由以往主要注重量的提高转变为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在保持签约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着力强化就业质量,推动就业水平的稳步提高。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健全和完善“领导重视、师生投入、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主要从三个层面对2011届毕业生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分类指导工作:一是改为按照专业进行分别动员和分别辅导;二是根据考研、出国、就业等不同群体的需求分类采取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三是对每一位学生实现全程跟踪,提供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截止到2011831日,经济学院三方签约率为82.68%2011年学生就业质量和结构提升明显:25名同学出国;5名同学考取国内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6名同学进入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各大商业银行就业;6名同学考取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北京市公安局等单位的公务员,另有多名同学考取了北京市团市委、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南水北调办公室等下属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岗位;4名同学进入国资委直属大型央企就业5名同学选择自主创业,其中3人已经注册成立自己的公司。2011年,经济学院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4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品牌优势愈益突出。金融学专业与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形成了稳固的合作态势。证券期货方向着力围绕专业品牌下功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4月中旬与北京期货商会紧密协作,举办了“北京期货商会高校人才储备计划之北京物资学院专场招聘会”,共计三十余家期货企业进校提供大量的实习实践和全职工作岗位;6月中旬,邀请多家实习实训基地和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暑期实习实践校园双选会,促成了百余名大二和大三的学生顺利进入企业接受实训。11月启动“一德期货”奖学金,从2012年起每年设立3万元的企业奖学金,颁发给在期货理论研究和专业实务技能方面表现突出的在校学生。

5.积极鼓励和倡导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大力推进学风建设。第二课堂必须始终围绕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第一课堂的专业教学,这一工作原则更加充分地体现在经济学院的各项活动之中:模拟两会“总理记者问”活动,推动学生结合专业学习,了解国家时事政策,实现专业素养、语言表达和组织协调等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活动得到了中国教育网、搜狐教育、慧聪教育等权威教育媒体的关注和报道;4-5月份,继续举办品牌特色活动——“经济文化节”,并在原有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内容,涵盖经济学知识大赛、证券期货外汇模拟大赛、青年经济论坛、走进企业以及名师讲坛等多项活动内容;6月份,组织了近100名学生参加国泰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2011年度全国模拟炒股大赛东北和华北地区选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10月起每两周开展一次118个班之间的读书报告比赛;11月份举行第五届期货论坛和第二届期货论文大奖赛;12月份举行新生风采大赛暨年度表彰晚会……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经济学院的学术文化氛围,承载了学风建设的持续深入开展。

 

四、各级队伍建设收到良好效果

1倡导团队合作,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和师资队伍建设。1)规范和加强市级优秀团队的管理和建设,定期召开团队工作会议,针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以及教学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旨在提高团队整体教学科研水平。(2)继续加强教师梯队的建设,注重发挥教授和骨干教师在学术上的引领和带头作用以及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学历、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3)开展针对青年教师实施“走出去”培养战略,创造条件让年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接受实践锻炼,解决年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此外,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指导和引导他们形成合理的科研方向,推动他们的快速成长。

2规范管理,大力加强工作队伍建设。1)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2011年逐步调整和优化了各位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明确所分管年级,对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团学等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分工,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位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明确辅导员职责的基础上,加强了对班主任的管理,定期召开分年级班主任会,确定学期工作计划和阶段重点工作,并注意通过个别交流的方式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以及班级活动组织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和凸显。(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力度,放宽选拔视野,以充分调动学生干部队伍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明晰分团委、学生会和社团的工作方向,体现和突出服务学生锻炼自我的导向。

 

五、党建成为各项工作的核心保障

1积极开展“提升教学质量,树立鲜明教师形象”的大讨论。为响应学校党委关于在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提高办学质量促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树形象”活动的号召,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展开了围绕立足教学,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师风引领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的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统一了认识。

2.进一步完善专业型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使教师党建活动与教学活动要

紧密结合;倡导团队精神,打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积极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注重发挥教授和骨干教师在学术上的引领和带头作用以及学科专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根据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合理引导,注重形成合理的科研方向;通过高层次的专业论坛提升专业品质。

3.重视组织建设,为加强学生党建奠定更加坚实的工作基础。一方面,加强积极分子培养,充实学生党员后备队伍,初级党课的筹备和动员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继续大力加强在学生特别是二、三年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持续为学生党员的长效管理和教育机制的施行奠定基础。2011年经济学院党总支发展学生党员77人。

4.以党建为抓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学风建设。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学风引导紧密结合起来:将政治理想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在党课讲座中强调追求加入党组织,是要扎扎实实地落实于日常学习实践活动中;将职业理想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突出强调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将党员教育管理和班集体团支部建设工作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奖、贷、助等各项工作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

5、进一步细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其作为党建带团建的有效载体。一方面,深化已有志愿服务基地的服务内容,扎实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的志愿服务基地和服务工作,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如赴顺义区太阳村开展服务活动并初步达成服务基地建设意向;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唯一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全程承担了市教工委和团市委共同承接的第六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创业博览会青年文化创意与创新成果展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和倡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细致入微的真情志愿活动,培养学生巩固和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和精神风貌。

 

六、特色工作正在形成工作亮点

1“期货论坛”正在成为经济学院的一个学术品牌。经济学院从2007年开始举办“期货论坛”,到今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五届论坛的举办,围绕行业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搭建了开放性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强化了专业发展的意识,加强了与校友的沟通,建立了与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的联系,影响力逐年扩大,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期货论坛已经成为经济学院乃至北

京物资学院所树立的学术品牌。

2.流通经济研究所正在成为经济学院科研服务社会的学术载体。流通经济研究所自200910月重组成立之后,致力于在流通领域扩展学术声誉和学术影响力:(1)应邀参加了多次“G30流通高层论坛并做主题发言;2)与钢之源等流通企业建立了流通创新研究基地;(3)作为起草单位之一,承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生产资料流通术语》项目;(4)作为联合工作组成员,参加了商务部《两岸食品与城市物流产业合作项目》;(5)作为委托单位,承担着《新疆伊宁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新疆奎屯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以及葫芦岛、彰武等地的商贸物流规划项目,引进课题经费近百万。

3.“领导听课+温馨助教”活动,助力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在继续实行“领导听课”制度的基础上,从本学期开始着手实行“温馨助教”活动。即结合评教结果,让教师通过邮件或自愿与相关领导沟通,就评教落后的原因提出自己的中肯分析,并提出有利于教学质量改善的相关建议,经济学院汇总意见和要求后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温馨助教活动。通过这种形式,拉近了学院和教师的之间的距离,收到良好效果。

4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学生党建特色活动。1)继续举办“党团知识竞赛”。连续举办了十届的党团知识竞赛,今年在活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以新生团支部为单位、各团支部全体团员参与,既让全体新生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了党团的基础知识,也有效促进了各个新生班级和团支部的集体交流。(2)坚持和深化“红色1+1活动。2011年,经济学院第二学生支部和第四学生支部分别与东城区体育馆外街道和平谷区东高镇村建立了“红色1+1共建关系,并按计划开展和完成了各项共建活动。

5.就业工作特色和社会美誉集中彰显。在强化质量、塑造品牌的工作过程中,经济学院还时刻注意拓展工作视野:一方面锐意探索,尝试施行新的举措,形成新的工作特色;另一方面注重总结,积极加强对外宣传,以期有效提升就业工作的社会美誉度。如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设立了“薪火”专项基金,在缓解他们就业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这一举措得到了中国教育报的肯定与报道,网易和评校网也进行了转载报道;与北京期货商会协作举办的“北京期货商会高校人才储备计划之北京物资学院专场招聘会”得到了和讯网、中金在线、亚洲外汇网等财经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突出了我校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6月中旬举行的暑期实习实践双选会,在用人单位普遍不愿接纳低年级同学作为实习生的大背景下是一个成功的创举,充分反映了证券期货专业市场需求前景,现代教育报进行了详细报道。

 

2011年,经济学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稳步扎实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学科建设方面,学科研究方向和特色仍待一进步深化,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地位有待进一步拓展;科研方面,相比论文发表和专著出版,高级别课题和奖项缺乏成为突出问题;教学方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国外进修和访学的比例以及高效的团队合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方面,如何深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办学以及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将是经济学院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经济学院

2011年12月24

 

 

 


分享: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富河大街321号    邮编:101149
电话、传真:010-89534211     京ICP备11026255号-3

师德师风监督投诉
电话:89534208
邮箱:bwujjx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