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

 
    今天是:

经院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院新闻 -> 经院新闻 -> 正文

2024年经济学院金融系建设成果丰硕,多维度发展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25-01-27  来源:经济学院    作者:  点击量:

2024年,经济学院金融系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引领下,全体师生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展现了金融系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将本年度金融系建设的重要成果梳理如下:

一、党建引领促发展,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金融学专业教师党支部在经济学院党委的组织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党建与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多种创新形式推动支部建设和专业发展。一方面,支部以共建为特色,走出校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突出期货专业特色。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参观香山纪念馆开展党纪学习主题教育,以及与宁波银行、郑州经贸学院、海通证券、期货学院、中信建投、国元期货、恒银期货等单位和部门开展支部共建工作。此外,还与学校宣传部、组织部开展共学活动,参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陈列、物流三十年特展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支部生活,还为专业发展带来了显著成效。部分共建单位为学生实习和实践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许多共建单位积极伸出援手,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另一方面,金融学专业教师党支部积极申报党建课题,刘荔老师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新时代,新期货,新黄埔’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以北京物资学院中国期货研究院(期货创新实验室)建设为契机”为题,成功申报北京物资学院2024年党建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党建引领下期货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为专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金融学专业在党建与业务融合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作育人成果丰硕

2024年,金融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与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系与冠通期货股份公司、大连商品交易所合作开展“百校万才”工程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奖学金支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学习。此外,金融系还与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万和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和职业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金融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暑期实习项目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体而言,2024年,金融系安排金融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到万和证券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公司、海通证券公司以及期货私募公司等单位实习,充分体现了金融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此外,金融系还邀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Kai Chen教授为金融学专业、期证专业、金融国际班、CFA大二大三学生开设国际暑期班《公司金融战略》课程,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学科竞赛方面,金融系师生表现突出,成果丰硕。在第十届“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中,金融系学子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单磊老师指导的本科生倪浩宇、廉紫超、王胜团队荣获省赛一等奖;王健老师指导的本科生丁小洋、张梓萱、齐子钰团队荣获省赛二等奖;此外,关雅文、梁焜鹏、刘昱徽、杨静博等四组同学也分别获得了省赛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展现了金融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实践能力,也充分体现了金融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高质量和专业优势。通过一系列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举措,金融系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展望未来,金融系将继续深化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金融人才而不懈努力。

三、深化教学改革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2024年,金融系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金融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年度,金融系成功举办了金融学专业、期证专业、CFA专业、金融国际班以及金融学第二学位的2024年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议。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及本校期货学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对五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证,与会专家结合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金融系根据专家建议,对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并顺利完成了方案的入库工作,为金融系各专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金融系还修订并落实了北京商业学校—北京物资学院中本贯通2024高职《证券实务培养方案》,并向北京商业学校与北京物资学院中本贯通第一届“证券实务”专科生家长作了中本贯通报告,面向家长进行专业咨询。朱才斌老师为中本贯通学生线上讲授了“证券实务”专业导论课程,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学习积极性。

与此同时,金融系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2024年,金融系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累计参与达上百人次,显著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这些活动涵盖国内外顶尖金融学术会议、前沿教学方法研讨会以及行业实操培训等,教师们将所学的国际先进金融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如项目式学习、金融模拟实训等引入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与形式。与此同时,吴锟教授获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4年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金融系还成功引进了在金融市场波动分析、量化投资策略研究领域成果颇丰的专家学者邵永同教授。邵教授的多篇学术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金融期刊,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金融系注入了新活力。

四、积极参与期货论坛,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金融系积极参与了我校在深圳举办的期货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期货产教融合联盟2024年会。金融系教师在此次论坛中表现活跃,深度参与会议的重要环节,展现了金融系在期货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期货产教融合联盟副秘书长、金融系邵永同教授,以《科技赋能产教融合、构建期货新生态》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他分享了科技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未来期货新生态构建的理论思考与远景设想,其观点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与认可,为金融系在该领域赢得了广泛赞誉。

会议期间,金融系教师积极与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分享在期货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与成果,多篇由金融系师生参与撰写的论文入选此次论坛征文活动的优秀论文,充分体现了金融系在期货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此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进一步拓宽了金融系与业界合作的渠道,也为金融系期货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实践平台,有力推动了金融系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为金融系在期货领域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思路。

五、师生科研成果丰硕,学术影响持续提升

2024年,金融系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绩,充分展现了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厚实力。在教师科研方面,王可山和吴锟教授入选“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彰显了金融系在学术领域的卓越影响力。王雅娴老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武晓婷老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单磊老师获批国家发改委项目,凸显了金融系教师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强劲实力。吴锟老师的论文《金融素养与家庭负债: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继获得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后,再次荣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进一步印证了金融系在学术研究领域的高质量成果。在学术成果发表方面,郭沛瑶、王雅娴等老师与学生合作的多篇论文在《财经问题研究》《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展现了金融系师生在国际国内学术领域的广泛影响力和学术贡献。学生科研成果同样亮眼,2022级金融学专业硕士生马乾龙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Economic Change and Restructuring》发表学术论文,充分体现了金融系学生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金融系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展现了金融系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方面的显著成效。

六、社会服务成果显著,咨政建言成效突出

2024年,金融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度参与多项政策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智库成果。冯丽宇、郭沛瑶、刘晨、王雅娴等老师分别承担了来自大型国企和高校委托的横向课题,为相关单位提供了专业的研究支持和决策参考。武晓婷老师的资政报告被北京市社科办《成果要报》采纳,为地方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金融系在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的专业实力,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金融系将继续秉持服务社会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政策研究与实践应用,为推动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和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展望2025年,金融系全体师生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奋进。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研水平,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金融系将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打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成长平台,为推动金融领域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写:刘荔,王雅娴,刘晨


分享: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富河大街321号    邮编:101149
电话、传真:010-89534211     京ICP备11026255号-3

师德师风监督投诉
电话:89534208
邮箱:bwujjx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