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17年12月22日15:00-17:00
地 点:北京物资学院人文楼516会议室
出 席:车卉淳、李坤鹏、李莉、李根、冯龙涛、卢迪、徐留洋、霍长伟、卞启超、张丽、王一哲、张思革、杨赛赛。
主 持 人:李根
主 题:研读讨论“长期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制约”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系统性优化”两篇文献
记 录 人:卞启超
纪要内容:
2017年12月22日下午3点,经济学院第五期“产经学术沙龙”在北京物资学院人文楼516会议室举行。会议就现代增长理论的历史演变、中国的供给侧改革问题以及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系统性”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次的研讨采用问题导向性”的方式,参会人员对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探讨。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学科负责人车卉淳教授进行指导答疑。应用经济学和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研讨。会议由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李根同学主持。
本次沙龙共有十位同学进行了发言,内容如下:
关于长期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制约
1.冯龙涛同学:对所选文献进行概述,文章从古典增长思想到新增长理论分别进行了简单阐述;基于针对理论和模型所形成的原因以及存在的一些缺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总结了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经验;最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给出了建议。
2.徐留洋同学:从现代增长理论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新增长理论的观点两个方面,对需求因素如何“从忽视到逐步包含与引入”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
3.卢迪同学:解释了中国经济一直存在的供给结构问题、需求结构问题,进入新常态以来新增的供给结构问题和需求结构问题。并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的供给结构问题与需求结构问题交织并存的原因。
4.杨赛赛同学:解读了中国的长期增长政策应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在一起,主要包含以下观点:短期内适度扩大总需求,中长期的政策重点应该是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并举,从供给的角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需求的角度建立扩大消费制度机制。
关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系统性优化
5.卢迪同学:对所选文章从以下六部分进行了概述,问题的提出、理论阐述、模型与研究方法、变量构造与数据说明、实证结果及其分析和结论与启示,并发表个人观点,认为经济研究不仅可以进行理论探讨,更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6霍长伟同学:对“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系统性优化”包含的含义,以及如何理解“系统性”优化做出了解释,认为产业结构性优化是产出结构优化和要素结构优化的有机结合。
7李莉同学:就产出结构优化和要素结构优化的主要路径发表看法,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劳动力就业、产业间关联、进出口结构、国内最终消费结构和技术贡献度是产出结构要素,劳动力、中间产品投入和资本要素是要素结构因素。
8张思革和徐留洋同学:除了早期的产业结构优化治理所包含的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以外,制造产业结构已经扩展到了产出、能源、二氧化碳、劳动力、其他消费、进口额和技术贡献率等方面。
9李根同学:能源强度和碳强度是衡量制造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指标,2003年开始,能源强度最高的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最低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在2015年,两者的能源强度大幅度降低。
10李坤鹏同学:针对阅读的两篇文献,结合实际情况,认为中国经济现存的很多问题主要是由产权和户籍制度引起的,并且提出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需求,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此外,参会同学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分析,包括索洛余量、凯恩斯定律、全要素生产率、静脉产业、要素错配、微笑曲线、“中国制造2025”等。
教师点评
车卉淳教授对现代增长理论进行了梳理,解释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以及“刃锋”状态,将长期增长的需求和短期增长的需求进行对比,结合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以及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状况分层次的进行了解读,强调阅读文献应该理清思路,深度挖掘,善于提出问题。车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多阅读顶级期刊的经典文献,对经典文章应该精读细读,夯实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参会人员对本学期的五次“产经沙龙”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下一步产经沙龙的形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12月22日下午5:15,第五期“产经学术沙龙”成功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