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下午4点,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在人文楼516会议室召开年终总结会议。经济学系主任车卉淳教授主持会议,经济学院院长赵娴教授,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胡伟出席了会议。
会议对2013年的工作作了简要总结,每位老师对自己本年新开展的工作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经验作了介绍,并互相交流了心得和体会。
刘江老师本学期新承担了一门学科基础课《经济学导论》,本门课程是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中新增的课程,面向经济学院全体新生开设,车卉淳老师对本门课程进行了听课评价,她认为,刘江老师的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课堂气氛好,有效性高。本课程的设置与后续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实现了有效的错位,避免了这些课程的交叉和重叠,实现了专业知识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潘建伟老师对其2013年展开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她在2013年上半年于美国阿卡迪亚大学进修,下学期担任《消费经济学》一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将在美访学的成果以讲座形式分享给了经济学院的全体师生。同时,为国际学院开设了《中美文化比较》一课程的讲座工作。并有两篇论文分别获得“第十二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和“惠友杯2013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征文三等奖.
孟尚雄老师在发言中指出,他在本学期将全部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承担了经济学院4个专业《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工作,感觉任务繁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风有待整顿。洪岚老师2013年的重点工作为科研工作,承担了两个部级项目。预计明年可以出版论文、专著等具体成果。朱群芳老师本学期承担了公选课《环境经济学》,并且出版了一本专著《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刘玉奇老师本学期重点任务为科研工作,非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获得北京市哲社办青年项目一项,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1项(10万),并引进横向课题1项。楮晓琳老师本学期承担了《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学》的教学工作,共计192学时,发表一篇B级论文,获批“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车卉淳老师本学期承担了本科生《宏观经济学》(双语)的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6人,指导研究生7人,发表论文6篇(2B,2C,2D),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2次。
最后,经济学系主任车卉淳教授对2014年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初步部署。包括进一步完善“中国流通网”的建设工作;试行导师制;举办关于拍卖师的讲座和模拟拍卖大赛;力图从国际学院争取交换生名额,加快经济学专业的国际化进程。她还对大家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二是要发挥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凝聚力,争取使经济学系的各项工作在2014年取得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