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流通经济研究所 -> 关于我们 -> 正文

代表性科研成果

发布日期:2010-08-18  来源:    作者:  点击量:

      流通经济研究所多年来致力于流通经济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在物资流通理论、物资流通技术和物流管理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完成了大量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1989年6月—1992年6月,研究所承担了六项部级课题《完善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战略研究》、《我国物资系统专门人才合理结构的研究》、《关于物资供销企业建立科学承包指标体系的研究》、《新形势下政企分开的再研究》、《部分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技术现状及对策研究》、《物资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探讨》的研究工作。六项课题在1992年6月6日举行的项目成果鉴定会上均通过了专家鉴定,并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肯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六项部级课题研究基础坚实,成果涉及面广,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完善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战略研究》,在生产资料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独到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时关于生产资料理论研究中的不足。课题组负责人张绪昌教授在1990年7月的阶段研究成果中就提出了引起人们关注的学术观点:“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计划经济也好,市场调节也好,都只是组织我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所采用的手段,并不能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课题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指导,紧密结合我国实际,从当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运行的高度,研究完善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战略,做了不少突破性的探索,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观点。课题组还就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及有关立论的依据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不仅在该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该课题研究成果在一系列理论突破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情况,提出了不少有独到见解和具体的对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完善当代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运行和生产资料市场理论研究的空白。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又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在该领域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详见杨培新对《完善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战略研究》部级重点项目的鉴定意见(1992.6.6))。课题研究报告全文发表在《中国物资》(1992年5期)上,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1992年6月22日的《中国物资报》以“依靠科技,发展流通”为题报道了课题鉴定会的情况,由光明日报总编室编辑的《情况反映》162期(在1992年6月27日)也以“张绪昌等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为题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1990—1994年,承担了部级课题《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流通功能的定量分析和动态研究》、《马克思主义流通观研究》、《发展综合商社,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1995年5月,《流通经济学》专著由人民出版社作为“‘八五’国家重点学术著作”之一出版发行(ISBN 7-01-002172-4)。《流通经济学》由张绪昌、丁俊发主编,是一部探索流通问题、揭示流通规律、昭示流通本质及其影响力的学术著作,是在多年对马克思主义流通观、社会经济运行总过程中的流通功能以及完善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战略等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并力求赋予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经济理论的全新内涵。该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深刻、全面、系统、客观地揭示了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流通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填补了流通经济理论研究的空白。全书由导论、流通原理、流通经济运行(上、下)、流通产业和流通管理五篇共十九章组成,系统地阐述了流通经济运行的总过程,其内容涉及流通行为的产生、流通观的变迁、流通经济的发展、运行、特征、结构、要素、职能、流通产业结构以及流通宏观管理和调控等内容。鉴于该书较高的学术水平,《流通经济学》获得了“第十届中国图书奖”(1996.12),同时还获得1996年度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奖项在当时是物资学院建院以来软科学项目所获得的最高奖项。

      1995—1998年,承担了国家科委软科学重点项目《流通体制改革与流通现代化研究》(95018号项目)的研究工作。课题研究的特色在于把流通领域作为一个系统,把流通放到整个市场体系中进行研究,把中国的流通问题放到国际经济循环中进行研究。课题在总结我国流通领域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水平流通体系,商品交易方式的发展、内外贸一体化,商品流通现代化和物流现代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仅体现了市场经济规律的基本要求,更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并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中国流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课题历时两年多时间,对我国商品流通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进行了艰苦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个课题总报告和七个子报告,并以专著《跨世纪的中国流通发展战略——流通体制改革与流通现代化》作为最终课题成果。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居于领先水平,获得1998年度国内贸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2001年,承担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发展首都绿色流通事业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探索首都绿色流通体系的构建方案和措施,提出缓解、解决首都环境恶化的可行的绿色流通方案,促进绿色流通理念在北京市商品流通企业及商品流通活动中的广泛传播和落实,以切实推动首都绿色流通事业的发展。课题组组织、参与了一些有一定社会影响和实际意义的社会调查和宣传活动。在北京市16个区县对40多个商场、1300多名消费者进行了一项“发展绿色流通,倡导绿色消费”为主题的市场问卷调查和宣传活动,问卷分析报告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中国环境报》登载,整个宣传、调查活动被《科技日报》、北京电视台和北京海淀新闻报道,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2001—2002年,承担北京市教委项目《开放经济下的产业安全问题研究》。课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产业安全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深入的研究,而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仍很欠缺。课题研究指出,从一国产业安全乃至经济安全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最严峻也最容易引发问题的,一是金融模式选择与金融发展问题,二是能源依赖、能耗与能源战略问题,三是制造业以及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四是流通业(零售服务业)的渠道控制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产业安全的问题的研究,无论在现实经济运行还是在理论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产业安全问题对于地区经济(首都经济)发展也同样重要,因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经济安全问题。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涉及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石油安全、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研究等,并对提高我国产业安全度的产业政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上一条:承担项目

下一条:承担项目

Copyright 2010--2015© 中国流通网 京ICP备10219271号-2
Processed in 0.407 second(s), 24 queries,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