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

 
    今天是:

论坛讲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论坛讲座 -> 正文

北京物资学院2019年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暨第十三届期货论坛成功开幕

发布日期:2019-11-25  来源:经济学院    作者:  点击量:

1122日下午200,由经济学院主办的“北京物资学院2019年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暨第十三届期货论坛”在通州亚太花园酒店如期拉开序幕,会议的第一天主要是北京物资学院2019年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的相关议程,研讨会的主题是“学科建设、科研提升与人才培养”

 

本次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议邀请了北京工商大学原党委书记谭向勇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张顺明教授,首届青年长江学者、2018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卫星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倪国华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原名经贸与会展学院)副院长王海文教授,中国金融出版社金融文化研训院院长刘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杂志总社社长牛志伟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数理学院统计系主任、《数理统计与管理》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程维虎教授等高校管理者、知名专家学者、杂志社主编等人来参加并作主题发言。本次会议由经济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国胜教授主持。 

会议由北京物资学院副校长刘永胜教授致辞。刘永胜校长先代表北京物资学院向参加本次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的与会宾、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及经济学科的建设现状,表示经济学院在新时期承担着博士点建设及服务北京经济建设的使命,本次学科建设研讨会的举办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恳请与会嘉宾畅所欲言,为我校学科发展与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致辞环节结束后,与会嘉宾集体合影留念。


 

北京工商大学原党委书记、我校前校长谭向勇教授上台发言,谭教授感慨离开物资学院近12年了,时间飞逝,恍如昨日。主要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交流了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问题,一是大学的学科建设首先要在学校层面上确定好,大学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并建议物资学院应做好基础学科、流通经济、物流和物流工程这三块;二是分学院或系级层面进行梳理,具体做哪些学科,然后再说怎么做,建议经济学院应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应用经济学的几个方面,将理论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建设;三是教师个人层面,新教师应当用3-5年的时间找准方向,在一个领域成为大家、专家,他还强调教师的课应少点儿,以科研为重,在学术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拿到的科研经费多了,科研规模上去了,教师收入、学科评审、申报博士点和学校的品牌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解决。



第二个发言的是首届青年长江学者、2018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卫星教授,他就“金融学院金融专硕人才培养”问题与大家进行经验交流,主要从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双导师制、提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狠抓学位论文质量、职业规划与系列讲座等几个方面来谈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接着讲到要顺应需求,选准定位,不断创新金融专硕项目,以量化投资专硕项目为例,介绍了讨论班和兴趣班组织、模拟面试和职场培训方面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探索的经验;最后是落实国家“双创”政策,实现优质就业,并介绍了该校专硕学生的就业工作情况。


 

第三个发言的是国家杰青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张顺明教授,他的发言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技巧”为题,首先从管理科学部——国家所负责的基金委员会的学术性管理机构入手,对下设的管理科学一处、二处、三处所负责学科进行介绍,列出了申请NSFC的几点指导思想,谈到创新可以是理论和技术上的,认为交叉是创新的源泉,并重点讲到管理科学应做到“顶天立地+基础研究”,所谓“顶天”就是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证的问题;“立地”指的是解决中国的问题,例如中国供应链和物流等各种各样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还特别强调基础研究,尤其是华为的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此外,张教授认为写申请书要提前规划和做好选题,并做好长远规划,提前作预研工作,要求内容详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他对申请书的题目、摘要的写法、写作字数、关键词、参考文献中存在的常见误区加以说明,并对研究内容的设置、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团队、预期目标等部分规定内容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技巧方面的指导,让在座的师生都备受启发。最后,强调专家评审时,会秉承“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原则。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倪国华教授第四个发言,题目为“学科建设、学位点评估和研究生培养”。关于学科建设,他强调要认识学科建设的核心——人,其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永远是初心,同行是法官。同时,要有清晰的目标导向,主要包括三方面:凝心聚力是关键;规则要合理、清晰;还要有合理的激励制度;关于学位评估,他认为短期内应苦练内功,找到差距一条一条地突破,并以工商大学的导师值班日、电子评价体系和发挥同行评价作用为例,说明学校的发展不可能靠评估,而是要依靠师资队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和社会声誉这些真功夫;关于研究生培养,要全过程的抓,并分享了本校的校外导师制度经验,将校外导师分为自我实现型、招实习生型和学术个体户型,认为应认真考察,实现校外导师和学生的优化匹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海文教授以“分类培养和归属感提升下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题进行交流,他主要从本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类培养和归属感提升下的人才培养实践及数字化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展望几个方面加以展开。二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放在一起作为整体,从课程、师资、管理、实践、科研及国际化等几个方面来整体推进的。王教授指出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加强特色建设,实践环节要扎实有序,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应多样不单一,入学考试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革等。



接下来,三位国内知名期刊出版社专家围绕“科研创新与学术规范”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首先,中国金融出版社金融文化研训院院长刘钊,做了题为“共生、共赢,协同发展”的演讲,刘钊院长表示出版行业与学科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出版及期刊对学科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展示学术成果,弘扬学术成就;第二,培养学术素养,提升科学精神;第三,搭建学术平台,推动学科发展。同时,刘院长指出大学、高校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学校的学科建设发展起来了,出版社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这是互利共赢的。此外,刘院长介绍了金融出版社的综合优势、服务重点、服务方式等相关情况。指出多年以来,一直把高等院校作为服务的重点对象。着力打造三大平台:“金融知识服务平台”、“金融大数据平台”和“金融教育平台”。主办了两本杂志:《中国金融》和《金融博览》。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与人民银行的研究所流动站一起合作,建立十多年共培养了二十多位博士后。同时,还开展金融方面的研究课题,以及大力发展金融培训和会展等业务。最后,他表示希望金融出版社在图书出版、杂志发表、培训会展等业务方面全力为各位老师服务好,也希望共同携手合作,共同推进经济学科建设向前发展。


 

随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杂志总社社长牛志伟分享了期刊论文的创新及成果标准化的内容。首先,牛社长简单介绍了几个期刊的情况,杂志社主要有两本期刊:《经济与管理研究》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牛社长表示期刊和学者不仅是学术共同体,还是利益共同体。当前杂志社主要有两项工作,正在推进类似于青年学者争鸣的栏目和产业经济研究院的成立。此外,牛社长指出学术研究成果有几个要素需要注意:严密的理论框架严密、可靠的数据来源、有效的测量工具和完善的数据分析过程。年轻教师论文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就是研究方向偏离实际以及数据来源不够可靠,并表示实际调研是最好的研究基础。


 

《数理统计与管理》主编程维虎以“论文撰写规范及发表要求”为题,就期刊的基本情况、论文写作规范和投稿者须知三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首先从期刊的主办单位——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的由来、期刊的收录情况和栏目设置三个方面介绍了期刊的基本情况。此外,程主编表示刊物需要大家写的文章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至少得有一个创新之处,要么是方法创新,要么是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的。没有创新的文章,一律不登。最后,关于论文写作规范问题,他发表了自己的几点看法。第一,写文章的时候要了解刊物登什么类型的文章,要有目的性。第二,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写作规范,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页数不限等要素要一一齐全。第三,不要出现错别字等低级错误。第四,如果稿子被某一个编辑部拒了,不要把稿子原封不动的投给另外一个编辑部,而且不要一稿多投,因为不同的编辑部对稿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定要认真修改。


本次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科建设与学术创新”专题圆桌交流。

北京物资学院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负责人郝玉柱教授首先从学科的招生情况、导师科研成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学科的基本情况。随后,就学科建设的设想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第一,队伍建设要挖掘存量和优化增量。第二,加强外部合作。发挥地域优势,北京所在地的高校及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合作。第三,创新培养模式。通过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授课的模式,缓解我校师资力量缺乏及不足的问题。最后,郝玉柱教授表示接下来要努力为专项合格评估做准备。根据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的通知要求,理论经济学是2018年批准的,2019年招生,2022年接受专项合格评估,建设的时间短,但任务很重。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教授车卉淳就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发言。车教授指出学科多了,整体力量就被稀释了,每一个学科的力量也就弱了。另外,她指出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研究生的培养、学科的建设以及经济学院的未来要靠青年博士。年轻博士知识结构新,社会资源广泛,他们融入科研团队比融入教学会更容易。青年博士一方面要在实践中锻炼教学基本功,另一方面,科研的长项一定要发挥出来。此外,作为学院来说,也要为年轻博士在这方面提供平台,让他们进入到学科队伍当中。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青年教师齐子翔副教授就英文期刊投稿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询问了中国人民大学张顺明教授。张顺明教授指出一般在经济金融或者管理领域被剽窃的情况并不多见,可以先以工作论文形式挂在SSRNNBER上,文章发表后工作论文也不需要撤回。

随后,张顺明教授与大家交流了自己写文章的几点体会。第一,尽量看专业领域比较好的期刊,最好是顶级期刊发的文章。第二,写英文的文章通常找一个好的话题很重要。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话题,一定没有成果。第三,跟导师保持密切的合作,如果不是导师带着发文章想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很困难。第四,年轻人要很勤奋,文献读得多感觉就好。此外,他还分享了关于英文文章的写作顺序、重点以及文字表述方面的几点经验。

最后,经济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国胜教授做本次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的总结发言。张院长表示请外边的嘉宾过来是为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并进行经验交流,而不是站在政府及行业的角度面向全国的学术专题会议。他指出经济学院目前国家级重点和重大项目都有,但数量过少,所以希望在座的专家可以多给予指导,并且相信今后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未来一定会非常光明。

             

 


分享: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富河大街321号    邮编:101149
电话、传真:010-89534211     京ICP备11026255号-3

师德师风监督投诉
电话:89534208
邮箱:bwujjxy@126.com